跳至主內容 網站導覽
:::

策展文章

孟子「人性本善」的議論家

策展人:教育百科團隊
策展單位:仁愛國中鍾羚甄
活動時間:2016/08/16
活動地點:仁愛國中
提倡唯心「人性本善」−談《孟子》

韓愈云:「始吾讀孟子之書,然後知孔子之道尊,聖人之道易行。」他主張“故求觀聖人之道,必自孟子始”。使得孟子地位大幅提升,到了南宋朱熹將《孟子》納於四書,地位於五經之上,成為文人士子求官仕途必讀典籍。孟子與弟子著作《孟子》延續論語語錄體形式,不過篇章逐漸散文化、運用寓言、長於辯證、說理氣勢充沛,成為論辨聞之先河,其中傳述與人為世已「性善」精神留於後代,為儒家道統思維延續佔有一席之地。

在臺灣教育體制下,《孟子》成為一本必須精讀的著作。

老師談《孟子》

經世典故−《孟子》寓言

寓言創作是以比喻技巧,將著者要闡述的哲理思想或是諷喻寄託在於故事之中,藉淺顯易懂的故事來寄託人世之道。在先秦諸子中,善用寓言來傳達各家思想,所作的說理寓言以有故事情節的方式出現於各自的說理散文之中,闡述自身政治立場或是為人處世精神核心。

《孟子》中說理寓言,逐漸成為經典典故廣為流傳下來。以「揠苗助長」這個成語為例,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孟子.公孫丑上)。這個成語典故比喻使用不當的手段以求速成,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孟子透過他的說理散文,留下為君為臣為人處世之道於後世,而這些成語典故為什麼普遍造成學生困擾?

學生上課情形

無邊際的語文學科

孟子說理散文中的成語字詞,在臺灣升學考試中遂成為重要一個環節。國語文這項學科中,由於語文無際的緣故,成語、字詞,得透過平時閱讀累積,或是特意收集出自於課本之外的生難字詞。臺灣學生並非不認真,熟讀學校教科書,但是課外卻普遍閱讀甚少,這些典故會以常識般的角色出現在處處字裡行間,往往成為同學們學習中一大障礙。在撰寫文章上,也需要透過成語自由的運用使文章提升優美文藻堆疊,達到文章美學的境界。在下一小節,將說明仁愛國中鍾老師如何使用教育百科,讓同學運用教育百科去查詢出自《孟子》的成語,並額外累積相關成語。

學生分組討論

文字搜集者−教育百科

仁愛國中鐘老師,在課堂上教導同學如何使用教育百科,根據關鍵字來查詢相關成語。以「杯水車薪」為例,我們可以在教育百科上查詢到:以一杯水去撲滅一車木柴所燃起的火。語本《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比喻無濟於事。《鏡花緣.第一○回》:「就是平日有些小小靈光,陡然大惡包身,就如杯水車薪一般,那里抵得住!」也作「杯水輿薪」。

教育百科不僅列出成語解釋,更有出處,同時也摘錄其他典籍的用法,這些資訊便可以積累成自己語文知識庫,往後配合時機場合便可以正確使用成語字詞不致失誤。

學生用平板查詢教育百科

互助合作−小組競賽

現代教育體制越走入資訊化時代,而老師也漸漸擺脫傳統板書方式,開始引導孩子們自己在網路資源海中拾獲,這比強行將知識灌入腦袋中來得有效,也讓孩子化為主動學習。小組競賽的方式,讓同學們學著如何互助合作,在討論的過程中去理解並吸收其中知識,試著讓孩子們舉一反三,這樣還是應證他們是真正地將這些文字了解透徹。

譬如課堂上,己飢己溺這個生詞來說,原意指:看到別人受飢受溺,就像是自己使那人受飢受溺一樣。指關懷同情別人的苦難。<離婁下> 透過孩子們他們分組討論,更搜索許多不同的同義字,甚至還有相反詞義,這些額外的成語,就是孩子們自己挖掘來的寶庫。

學生上台分組競賽

課後孩子們也不斷分享,他們在教育百科這樣的配合,自己在學習中獲得的效果,尤其在延伸字上,讓自己學到與別人不一樣的內容。仁愛國中鍾羚甄老師新興教學模式,成功地轉化網路資訊,教導學生如何網路“釣”知識,如何改變自己學習模式,迎向資訊爆炸的後現代。

學生填寫學習單

參考資源

孟子選PPT

孟子選學習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