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網站導覽
:::

策展文章

數位工具應用於高中地科潮汐教學

修改時間:2024-12-25 15:42:24,建立時間:2024-12-25 13:55:25,作者:張瑜珊

壹、 設計理念
  「潮汐」單元在9年級自然課程中已被納入為學習內容,因此本教案透過數位學習平臺使教師能了解學生先備知識,以建立學習鷹架和加深加廣內容。課程採數位學習結合四學模式,以3-4人的分組型態進行組內共學,以組為單位進行圖表分析與討論,並透過學生上台發表之組間互學的方式,以期達自發、互動的學習目標。

 本教案利用免額外付費、易取得的數位學習平臺,如教育部因材網、kahoot、小畫家、google共編檔案,來輔助課程進行,亦作為師生有效的雙向溝通管道,課程可實體進行也可線上教學。

貳、 數位教學策略
  課程開始前,以教育部因材網的平臺討論功能作為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及了解學生先備知識的工具。課程中,利用 kahoot 即時反饋系統進行課堂問答,作為形成性評量以調整教學。最後,以數位學習結合自主學習之四學模式:學生組成小組,利用小畫家及google共編工具,繪製大小潮期間日、地、月三者在空間中的排列方式,並上台發表。 
參、 教學活動
一、引起動機:請學生至教育部因材網完成教師指派的兩項任務。

二、發展活動:

1. 教師導學—學習內容(潮汐成因及週期變化)的講解說明,並以 kahoot

     即時反饋系統進行以組別為單位的課堂問答,作為形成性評量以立即調整教學。

2. 組內共學—

(1)針對教師提供之台中港一個月的潮高資料與當月月相變化,以    see-think-wonder方法(我看到圖表資料的分布特徵_____________  ,我想是因為____________原因所造成的,我還想知道__________。)       來對於此圖表進行觀察、分析與發表。

(2)針對台中港一個月的潮高與當月月相變化資料進行原因探討,並使用筆電中的小畫家等免費繪圖軟體,繪製出日地月三者在大潮與小潮時的空間分布。

3. 組間互學—請各組學生將所繪製的圖表結果上傳至google共編檔   案中,並請組別上台發表自己的結果。

 

三、總結課程

1.教師總結— 檢討小組繪製的圖表,並將大小潮的相關概念進行統整。

2.自主學習— 請學生至教育部因材網完成教師指派的任務(後測),以檢視自我的學習狀況。

肆、 參考資料
1.泰宇出版社 基礎地球科學教材

2.龍騰出版社 基礎地球科學課本 

Top